拼音
fá zǐ
注音
ㄈㄚˊ ㄗˇ
词性
名词

筏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筏子fá zǐ

  1. 水上交通工具。用竹或木编排而成或用牛羊皮等制囊而成。

    raft;

引证解释

  1. 即筏。

    《元朝秘史》卷三:“咱每可用猪鬃草拴做筏子径直渡过 勒豁河。”
    《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萧云仙 见无船隻可渡忙叫五百人旋即斫伐林竹编成筏子,顷刻办就,一齐渡过河来。”
    碧野 《静静的河湾》:“只有每当明亮的月夜 天山 伐木的战士驾着筏子……才打破这静静的河湾。”

  2. 比喻可供利用的工具。

    《红楼梦》第六十回:“如今 三姑娘 正要拿人筏子" class=primary href=/search/mid_4/ci-1f6ea0cb19>作筏子呢。”
    《红楼梦》第九一回:“你这箇丫头就不是箇好货!想来你心里看上了却拿我作筏子,是不是呢?”

国语辞典

筏子fá zǐ

  1. 水上行驶的竹排或木排。也有用牛羊皮、橡胶等制造的。

    《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萧云仙见无船只可渡忙叫五百人旋即砍伐林竹,编成筏子。」

筏子的字义分解

  • 筏 [ fá ] 1. 用竹、木等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 筏子。竹筏。皮筏。

  • 子 [ zǐ ]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 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 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 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 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 子弹(dàn )。棋子儿。 6. 与“母”相对。 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 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 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 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 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 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 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筏子造句

1、筏子不能往回航行去和小船相会,而小船有两支浆,可以向前划动回到筏子上。

2、筏子里根本没有压仓的重物,我们被不停的抛出来,然后又在一片漆黑中重新摸索到救生筏上,这样的颠簸不是三四次就完事了,而是整整持续了一个晚上。

3、前几天在黄河大峡谷有一场戏,筏子差点儿扣过去,我泡在黄河里身上全湿了,咬着牙从中午拍到傍晚。

4、你有这么大的葫芦,何不考虑用它来做渡河的浮漂,将之系在腰间,比起羊皮筏子要好看多了。

5、接下来,他用了一整天把东西捆好,准备好随时可以离开木筏子

6、在他划到河对岸以前,我已经从洞中爬了出来,他和他那节木筏子在远处河上只是一个黑点子罢了。

7、最后到达岛子下边的时候,准定快深夜一点钟了。看来木筏子是走得挺慢的。

8、皮垡子上的三个人都惊呆了,这人是从哪儿跑出来的?南兵一把揪起他,扔到了皮筏子上,手里的手枪顺势就抬了起来!“别,别,我是好人,你拿枪干嘛!快起开!”。

9、山与水的美妙配景是兰州黄河文化意象的骨架和灵魂,也是黄河、黄土、人和谐精神的集中体现,黄河水车、黄河铁桥、羊皮筏子等构成了黄河文化的独特元素。

10、折来枯木朽株,编了个筏子,又在筏上堆了许多果品给猴王当干粮。

筏子的相关词语

【筏子】的常见问题

  1. 筏子的拼音是什么?筏子怎么读?

    答:筏子的拼音是:fá zǐ
    点击 图标播放筏子的发音。

  2. 筏子是什么意思?

    答:筏子的意思是:水上行驶的竹排或木排。也有用牛羊皮、橡胶等制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