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ōng zhōu

拼音
dōng zhōu
注音
ㄉㄨㄥ ㄓㄡ
词性
名词
繁体
東周

东周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东周dōng zhōu

  1. 朝代公元前770-公元前256,自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起到被秦灭亡止。

引证解释

  1. 朝代名。从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 把国都从 镐京 东迁至 洛邑 起至公元前256年被 秦 所灭为止。其间 战国 时代作为中央政权的 东周 王朝已名存实亡。

    前蜀 韦庄 《咸阳怀古》诗:“山色不知 秦 苑废水声空傍 汉•宫流……莫怪 楚 吟偏断骨,野烟踪跡似 东周。”

  2. 战国 时代的小国名。 周考王 分封的诸侯国 西周传至 惠公,乃封其少子于 巩,号 东周。后为 秦 所灭。参阅《史记·周本纪》

国语辞典

东周dōng zhōu

  1. 朝代名。(西元前770~前256)​周自平王东迁至赧王都于雒邑,因在旧都之东,史称为「东周」。

网络解释

东周 (中国历史朝代)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加上有弑父之嫌在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边境的外族又乘机入侵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则“尊王攘夷口号团结自卫。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践土会盟。周赧王时国势益弱,同时内部争斗不休以至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赧王迁都西周。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借道两周之间攻韩,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东西两周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国被秦所灭,同年赧王病死西周覆亡。七年后,东周国亦被秦所灭。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

东周的字义分解

  • 东 [ dōng ] 1. 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 东方。东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东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东流。 2.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 房东。股东。东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 3. 请客出钱的人。 作东。 4. 姓。

  • 周 [ zhōu ] 1. 圈子,环绕。 周围。周天。周转(zhuǎn )。周匝(①环绕;②周到)。 2. 普遍、全面。 周身。周延。周全。周游。 3. 时期的一轮,亦特指一个星期。 周岁。周年。周期。周星(十二年)。上周。 4. 完备。 周到。周密。周详。周正(端正)。周折(事情进行不顺利)。 5. 给,接济。 周济。 6. 中国朝代名。 西周。东周。北周。后周。 7. 姓。

东周造句

1、大义灭亲春秋时期,在东周周天子的统治下有许多小公国。

2、姓名:周末。出生日:不是西周就是东周,反正不是上周。性别:不详。工作:携快乐四处流窜,带好运上门服务。对了,今天此人就到你家,请及时接驾。

3、东胡是东周时期活跃于燕国东北面的一支胡人。

4、苌弘是东周大臣,因忠义蒙冤,相传死后其血化为碧玉,这就是成语“碧血丹心”的由来。

5、管仲、鲍叔牙青年立身报国,先正齐国,扶助小白为齐桓公;后以齐霸,领导齐国尊周而为东周首霸,一匡天下。

6、东周末年,儒道释俗四教并立,法武双修,纳门徒万千传继道统。

7、那么,从这一条文化线上,我们读一读东周列国志,读一读二十四史,可以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主线。

8、其出土地点又在雍城遗址,而雍城为东周时代秦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座都城,这就说明它应是秦国王宫内的遗物,可以说代表了当时铜熏炉的最高工艺水平。

9、王蒙告诉记者,面对东周时代的社会动荡和残酷战乱,孔子希望通过提倡道德文化,使天下回归仁爱和谐、团结统一的局面。

10、在一旁观看的韩国书画家东周对中国书法颇有研究,忍不住一借宝地,挥毫写下“飞龙来云”四个大字。

东周的相关词语

【东周】的常见问题

  1. 东周的拼音是什么?东周怎么读?

    答:东周的拼音是:dōng zhōu
    点击 图标播放东周的发音。

  2. 东周是什么意思?

    答:东周的意思是:朝代名。(西元前770~前256)​周自平王东迁至赧王,都于雒邑,因在旧都之东,史称为「东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