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82年投淮军当兵,后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1890年毕业。
2、袁世凯投笔从戎置身庆字营,已深刻认识到淮军之不足,因此,他在编练朝鲜亲军时,除用淮军勇营的操练法之外,又采用了英美装备与德式操练法。
3、当时一起逃出寿州的清淮军,有差不多一百人,现在剩下三十人都不到了。
4、周氏兄弟以率淮军驻守天津小站,开发改造马厂减河两岸的盐碱地,屯田试验生产小站稻而闻名。
5、李鸿章在淮军已经出征苏南、饷项同样紧张的情况下,仍在一个月左右凑足六万两及时送去,使曾国藩发出“枯旱得雨,众苗勃兴,感荷何极”的感谢之辞。
6、段祺瑞的一个叔叔也在淮军中,后来当上了山东威海军营的营务官。
7、后来袁世凯以淮军子弟,传其衣钵,就变成清末民初时代的北洋军阀,割据国家,阻碍统一,贻祸不浅。
8、新军的决策层都是他的卵翼,即他的亲戚、北洋武备学堂以及淮军旧部组成。
9、果然,李鸿章再无初始的平静,他本就欲以平乱做进身之阶,获取更大的荣华富贵,要他放弃淮军,他自认无法做到。
10、这座叫做寿州的城市长期处于战争状态,防守城市的是清淮军,进攻城市的是淮西军,都不是朝廷的军队,而是掌握在地方节度使私人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