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此,这些媚俗化的批评家还气壮理不直的振振有辞,说这是遵从读者的民意。
2、随着古典隐逸别业逐步发展成熟为世俗化的明清私家园林形式,“园林模仿绘画”的观念也成为造园实践中的定规。
3、其翻译生涯中最伟大的贡献,便是以通俗化的策略,把深奥难懂的中国儒道经典文化,生动地传播到西方世界。
4、可以想象,与纸贱简贵的观念相应,早期的纸写文本多与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娱乐之作相关,在大量的纸写文本流行之后,先前不为人所重的纸写文体渐渐成为最通行的书写与传播方式,附于纸上的娱乐化通俗化文学的地位也上升了。
5、耕织图在民间传播的过程中,其载体呈现多样化的现象,年画是其重要的民俗化与民间化的形式之一。
6、早在印度特别是贵霜帝国,佛教及其图像艺术就开始了神化与世俗化交织的辩证发展历程。
7、非支流原意自己是一个很小资和小众的圈子代表词,但在中国被仓皇恶俗化了。
8、上个世纪30年代,由艾思奇的一部大众化、通俗化哲学著作引发了一场激烈而复杂的哲学争论。
9、其风格从国际化,贵族化转向民族化和通俗化.
10、传记文学要发展,必须消除商业化、媚俗化等不良倾向,回归传统,才能摆脱这一创作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