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及,竹帛二经的次序不同,有无实质性的意义。
2、比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著于竹帛谓之书。
3、平生酷爱竹帛,武艺绝伦,有王佐之才,抱经纶之志。
4、设使数子区区为儿女之态,徒死牖下,焉能名垂竹帛,与天地相为不朽哉。
5、出上古,固未必然,然亦必周秦间人,传达旧闻,著之竹帛。
6、顺德夫人义笃忠贞,志坚金石;名垂竹帛,望重华夷。
7、迁延岁月,而机不留,是得不长太息哉!中兴以来,诸大将宣皇威,敌王气,垂功名与竹帛,纪勋伐于金石,眷遇始终,无遗憾者!独此四臣,或困于谗,或抑于媢嫉。
8、二将军拔大驾来东,有元功于国,当书勋竹帛,万世不朽。
9、愿诸公善事使君,以图名垂竹帛,功标青史,切勿效庶之无始终也。
10、其为化也,虽镂金石,书竹帛何足以举其数!由此观之,物莫不生于有也,小大优游矣!夫秋毫之末,沦于间而复归于大矣;芦苻之厚,通于无?5而复反于敦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