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描写“斧”的词语
共 71 条词语
-
喻对文章的删改。[查看详情]
-
同“班门弄斧 ”。调,用同“掉 ”,摆弄。[查看详情]
-
蚕桑工具之一种。用于砍除桑树繁枝。[查看详情]
-
从前作为兵器用的一种钺。[查看详情]
-
①.利斧。齐,通“资”。②.借指象征帝王权力的黄钺。[查看详情]
-
椎和斧。亦借指古代仪仗队中持椎斧的人。[查看详情]
-
见“斧钺”。[查看详情]
-
同“鬼斧神功”。[查看详情]
-
文党未学时,与人入山取木,谓欲远学,试投斧于高木上,斧果高挂,因之入长安受学。典出唐·虞世南《北堂书钞·卷九七·好学·投斧受经注》。后以投斧比喻决心向学。[查看详情]
-
用桑木做柄的斧头。[查看详情]
-
谓武器破损残缺。语本《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查看详情]
-
用来将木料剁削到大致尺寸的单手操作的小工具。[查看详情]
-
犹言班门弄斧。[查看详情]
-
皇帝特遣的执法大臣所持之物。斧象征执法之权,节表示使者身份。[查看详情]
-
载斧之车。皇帝的重要使者出行时用作导引。[查看详情]
-
指坟墓。堂,指四方形而高者;斧,指下宽上狭长形者。语出《礼记·檀弓上》:“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见封之若堂者矣……见若斧者矣。从若斧者焉。’”郑玄注:“堂,形四方而高……斧,形旁杀,刃上而长……孔子以为刃上难登,狭又易为功。”[查看详情]
-
传说中的仙人。[查看详情]
-
班,鲁班,古代巧匠。弄斧班门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明·高濂也作「班门弄斧」。[查看详情]
-
《诗经·豳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破斧,美周公也。」首章二句为:「既破我斧,又缺我斨。」破,言征伐已久。[查看详情]
-
①.传说中雷神用以发霹雳的工具。其形如斧,故称。②.形容器物制作精巧,非人工所能为。③.谓雷劈。[查看详情]
-
手持斧钺。表示权威。[查看详情]
-
形容技艺精巧,非人力所能及。清·袁枚也作「鬼斧神工」。[查看详情]
-
即节钺。[查看详情]
-
用斧。[查看详情]
-
①.史前时期的石斧状工具,通常用石制成,一面扁平,另一面弯曲,其切削缘似石斧。②.见“锛子”[查看详情]
-
修饰。[查看详情]
-
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查看详情]
-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斧、斨,泛指兵器。后以“破斧缺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查看详情]
-
见“窃鈇”。[查看详情]
-
①.斤和斧。②.指以黄金为饰的斧,古时用作天子之仪仗。[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