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描写“长城”的词语
共 86 条词语
-
明代以今河北境内沿外长城的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为“外三关”。[查看详情]
-
①.春秋时楚北的长城,为古九塞之一。其城由今之河南省方城县北至邓县。②.山名:(1) 位于湖北省竹山县东南。(2) 位于河南省叶县南。[查看详情]
-
喻指两个豪杰。[查看详情]
-
①.《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②.泛言数目之多。③.指三千大千世界。[查看详情]
-
①.留下、留止。②.宋、元时对一般市井青年人的泛称。[查看详情]
-
泛指我国长城以北地区。[查看详情]
-
①.正直之道。②.笔直不弯曲的道路。③.即使、就说。[查看详情]
-
①.谓修养德行。②.犹盛德。③.年长而有德。[查看详情]
-
古代长城关口,在山西省繁峙东北边境,古称瓶形寨,金时称瓶形镇,清时称平型岭关,1937 年 9 月,八路军 115 师曾在此伏击日本侵略军,歼敌 3000 多人。[查看详情]
-
明代传奇作品。[查看详情]
-
监领建造。[查看详情]
-
有期限;有定额。[查看详情]
-
指南宋末帝赵昺。[查看详情]
-
秦汉时强制男性罪犯服劳役的一种刑罚。劳动范围广泛,包括筑城工事或制作器物等,是秦汉劳役刑中最重的一级。[查看详情]
-
①.汉梁鸿的字。鸿家贫好学,不求仕进。与妻孟光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夫妇相敬有礼。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因以“伯鸾”借指隐逸不仕之人。②.作为贤丈夫的代称。[查看详情]
-
①.指山西省长城诸口。以别于“北口”。②.张家口的别称。[查看详情]
-
产生嫌隙;引起争端。[查看详情]
-
①.里巷内外的门。后多借指里巷。②.借指平民。[查看详情]
-
①.古地名。在今河北省徐水县。战国时为赵(后属燕)之汾门。_宋时为安肃军治。公元1004年契丹南下,宋将魏能守此,契丹[攻不陷,时有“铜梁门”之称。②.古地名。指大梁夷门。在今河南省开封市。③.中医经络穴位名。位于脐上四寸,旁开二寸处。[查看详情]
-
①.亦作“斾旌”。②.泛指旗帜。[查看详情]
-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以“烹鲤”借指收到亲友来信。[查看详情]
-
简称“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央直辖市。在中国中北部、华北平原北端。面积168万平方千米。人口1077万(1995年)。中国七大古都之一。1928年设市,初名北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为首都,改设北京市。全国最大的政治、文化中心。以机械、化学、冶金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铁路和航空枢纽。京哈、京沪、京九、京广和京包等铁路交点。故宫、颐和园、八达岭长城等举世闻名。[查看详情]
-
位于慕田峪关东侧的慕田峪长城著名景观之一。[查看详情]
-
位于河北省临榆县的关隘,明代曾置山海卫于此,以其背山面海,因而得名。居长城起点,为河北通东北的重要门户,有北宁铁路经过。形势险要,自古为交通要隘,有「天下第一关」之称。[查看详情]
-
指使者。语本《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冯夫人锦车持节,诏乌就屠诣长罗侯赤谷城,立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皆赐印绶。”颜师古注引服虔曰:“锦车,以锦衣车也。”[查看详情]
-
山名。位于察哈尔省延庆县南,居庸关北,青龙桥西约二公里。元时尝置屯军于此,称为「居庸北口」。悬崖刻有天险二字。平绥铁路凿隧道经此。[查看详情]
-
长城以北地区,主要包括张家口以北的河北省北部和内蒙古中部。因长城关隘多称口,如古北口、张家口,故称为「口北」。[查看详情]
-
表示包括在某一范围内而不超出。[查看详情]
-
①.储存,积聚。②.指储存的物品。③.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多指存到银行里。④.指积存的钱。[查看详情]
-
①.长一尺的鲤鱼,言其大。语本《淮南子·俶真训》:“夫牛蹄之涔,无尺之鲤;块阜之山,无文之材。”②.典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即以“尺鲤”指书信。[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