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描写“黄河”的词语
共 80 条词语
-
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南。即春秋·周·阙塞。因两山相对如阙门,伊水流经其间,故名。古关名。在伊阙山上。[查看详情]
-
祭黄河河神的女巫。[查看详情]
-
①.指宽阔平坦之处。②.宽仁公平。[查看详情]
-
①.发源。②.由某事、某物发展而来。[查看详情]
-
黄河边。即河上公。[查看详情]
-
黄河泛滥区域。一般指1938年6月河南省·郑州市附近的花园口堤岸遭到破坏后的受灾地区。其时黄河水沿贾鲁河入颍河及西淝河注入淮河,淹没河南、安徽及江苏三省所属四十四县。[查看详情]
-
①.亦作“棹唱”。②.犹棹歌。③.谓泛舟时的吟唱。[查看详情]
-
《汉书·高惠高后孝文功臣表》:“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又:“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受山河之誓。”后以“汉誓”指汉初封爵之誓或山河之誓。[查看详情]
-
①.婴儿的睡具。形状似篮子,可左右摇动,使之入睡。②.比喻发源地或培育的场所。[查看详情]
-
能言善辩的女子。(1)指春秋楚昭氏之妻。汉刘向《列女传》有“楚野辩女”篇。(2)即赵津女。汉刘向《列女传·赵津女娟》载:赵娟父系黄河一渡口之船夫。赵简子南击楚,娟父醉卧,不能如约渡简子过河。简子欲杀之,娟为父辩解,因得免。三国魏曹植《鞞舞歌·精微篇》:“辩女解父命,何况健少年!”黄节注:“《列女传》赵津女娟列《辩通传》,故曰辩女。”[查看详情]
-
指升天所乘之槎。用晋张华《博物志》有人乘筏游天河遇牛女事。[查看详情]
-
①.山名。位于河南省三门峡东,屹立于黄河急流之中。今因整治河道,山已炸毁。②.比喻能坚守原则、支撑危局的人或力量。[查看详情]
-
古县名。在今河南省·汝阳县。[查看详情]
-
①.亦作“闲放”。②.悠闲放任;闲散。[查看详情]
-
古县名。一作宛胊或宛句,故城在今山东菏泽市西南。金时因城为黄河所冲毁,县废。唐干符二年(公元875年)王仙芝起义军攻克曹州,县人黄巢起而响应,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查看详情]
-
泛指黄河以西的地方。即今陕西、甘肃等地。也作「河西」。[查看详情]
-
县名.在山东省西南部,北临黄河,邻接河南省。[查看详情]
-
①.河道弯曲,形如口袋的地方。②.地名。指贺兰山以东,狼山、大青山以南,黄河流经的地区。因此段黄河自西而北至 东,绕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一大弯曲,故称为「河套」。套内川渠交错,宜耕宜牧。[查看详情]
-
①.乐府相和曲名。此曲始出于《陌上桑》,南朝宋鲍照、梁简文帝、陈后主等均有此曲,名《采桑》。后人多所仿效。②.乐府清商曲名。属西曲,又称《采桑度》。亦为舞曲名。参阅《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五·<采桑度>序》。③.乐府近代曲名。[查看详情]
-
①.修筑河堤,疏浚河道等治河工程。②.整治河川的人员。[查看详情]
-
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巨灵。亦泛指河川之精灵。[查看详情]
-
古泽名。即雷泽。其地当今山东菏泽东北面黄河南岸。[查看详情]
-
①.亦作“污下”。亦作“污下”。②.低洼。③.卑下,鄙陋。[查看详情]
-
古黄河渡口名。故址在今河南省灵宝县。[查看详情]
-
箫与鼓。泛指乐奏。[查看详情]
-
①.指积聚在一起的石块。②.矿石。③.山名。即阿尼玛卿山。在青海省东南部,延伸至甘肃省南部边境。为昆仑山脉中支,黄河绕流东南侧。[查看详情]
-
特指筹划治理黄河水利。[查看详情]
-
黄河与华山的并称。[查看详情]
-
原指马匹跳跃奔驰的样子。后借以形容波涛汹涌澎湃的样子。[查看详情]
-
东晋名将祖逖,率部渡长江时中流击楫,誓复中原。所部纪律严明,得到沿途各地人民拥护,收复黄河以南地区。由于东晋内部迭起纠纷,对他不加支持,他大功未成,忧愤而死。后世诗文常用此典故,称祖逖为祖生。[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