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描写“闻”的词语
共 91 条词语
-
闻韶忘味即孔子在齐国听到舜时的雅乐,心中念念不忘,以致有一段很长时间食肉而不知味。[查看详情]
-
听到风声就逃之夭夭。[查看详情]
-
①.听说;知道。②.见闻;知识。③.谓由传闻传授而有所认识。语本《孟子·尽心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查看详情]
-
形容人禀赋聪敏,领悟力、类推力强。[查看详情]
-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yánzhě wú zuì,wénzhě zú jiè 尽管意见不完全正确,提出批评的人并没有罪,被批评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说的错误,也大可以拿听到话来警惕自己闻‘五子洛汭之歌’,则知夏政荒矣。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查看详情]
-
①.亦作“闻徤”。②.谓趁强健之时。[查看详情]
-
听到风声,就开始附和、跟随。[查看详情]
-
显达、有名望的家族。[查看详情]
-
犹奏闻。[查看详情]
-
领教;受教。[查看详情]
-
重要的新闻。[查看详情]
-
闻人是源自于中国的一个复姓。[查看详情]
-
接受命令或教导。[查看详情]
-
听到一点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对某种力量的极度惶恐。[查看详情]
-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裴松之注引《华阳国志》:“于时正当雷震,备因谓操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于此也!'”后因以“闻雷”谓借他事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查看详情]
-
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查看详情]
-
(1)闻问 [ wén wèn ]通音信。(2)闻问 [ wèn wèn ]好名声。[查看详情]
-
谓闻知善言善行。语本《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查看详情]
-
①.听说。②.嗅到。[查看详情]
-
有声名的妇女。[查看详情]
-
本指三国蜀主刘备进食时,听到曹操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大吃一惊,筷子遂掉落地上,此时正逢雷雨,刘备乃托言是因打雷受到惊吓。见《三国志·卷三二·蜀书·先主备传》注引《华阳国志》。后比喻利用巧言掩饰真情。[查看详情]
-
见“闻健”。[查看详情]
-
诗篇名。唐代杜甫作。公元763年作者在梓州(今四川三台)获悉唐军击败安史叛军,喜极而作本诗。诗中抒发惊喜之情,语气欣快,浮想联翩。[查看详情]
-
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查看详情]
-
(1)闻人 [ wén rén ]复姓。如宋朝闻人宏。(2)闻人 [ wèn rén ]有名望的人。[查看详情]
-
听见就怕。[查看详情]
-
有名望的人士。[查看详情]
-
听到风声就远远的逃开。[查看详情]
-
原指诸侯相继朝觐一辈子。后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查看详情]
-
被称扬荐拔。[查看详情]